10月25日,原创科普舞台剧《养生医家》迎来首演。该剧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上海交通大医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
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表示,除了6场面向社区民居、学校师生开放的现场演出外,该剧还将于10月27日在澎湃新闻客户端上进行全网直播,供公众免费观看。
舞台上飙起女高音
与一般的科普剧不同,《养生医家》不时飙起女高音,果然是上海歌剧院的水平。然而,舞台上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女儿五个主要人物,还有医生、护士,哪些角色是医院的医生扮演的呢?
时长近60分钟的三幕剧,这个问题始终伴随着观众。“里面的医生、护士肯定是医生扮演的,爸爸是个医生估计也是仁济的!”“女儿表演好专业,应该是歌剧院的吧?”……答案揭晓:除了妈妈和奶奶以及爷爷以外,舞台上其他主要演员都是医院的医务人员。
医院门急诊办副主任、妇产科医生庄旭在剧中饰演医生爸爸一角,他告诉记者,“科普时使用太多专业术语,老百姓听不懂、记不住,导致科普效果欠佳,进而寻求互联网的帮助。但是互联网上信息多且杂,很容易掉入伪科学的陷阱中。”
作为科普舞台剧联合制作单位代表,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说,《养生医家》科普舞台剧将“医术”与“艺术”相融合,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将科普知识传递给老百姓。融入其中的歌剧元素,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音乐与视觉的享受。舞台剧导演朱旭也分享了此次创作历程,“他们(医护人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与排练演出,非常不容易。下了手术台、出了门诊室,他们披星戴月而来,令人动容。而歌剧院的演员们,也通过参与这场科普舞台剧学习了不少健康知识。”
生活化剧情引来会心一笑
当听到14岁花季少女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服用避孕药时,在场观众无不惊讶。“哪恁服用避孕药啦?”“噶夸张!”经过台上医生爸爸的解释,在场观众明白了,原来这种短效避孕药,能够有效降低雄激素,有助于改善症状。
而当看到爷爷被鱼刺卡住喉咙,按照土办法咽了一大口饭,导致鱼刺卡得更深无奈送医时,不少观众又忍不住会心一笑。“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呀!”家住峨山小区的赵老伯笑着说,“简直就是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我们希望通过这台科普舞台剧让科学之光照亮人们的生活,为大家的健康之路保驾护航,教会老百姓获取健康知识的正确方法。”本剧的总策划、总监制及编剧闵建颖分享了创作这部原创科普舞台剧的初心。她指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信息茧房”,变得偏听偏信、固执己见;或被五花八门的信息扰乱,误信了不科学或伪科学的“科普”。她认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站出来引导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有趣、有料、科学”的科普。
医院是健康科普的“主阵地”,医生则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近年来,医院全力推动医媒融合,打造“仁”人科普新格局,医院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持续放大“仁济科普”品牌效应。除了名医大咖坐镇科普工作,越来越多青年医师加入健康科普队列,孵化出的科普作品既优质又“吸睛”,仁济科普品牌也越来越响亮。在年上海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位列全市第二。
文字:张琪黄兴
编辑:李志豪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