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疾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方法,面对复杂的肿瘤,如何治疗,怎样治疗,医院开启了新的诊疗模式----MDT。
MDT:即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会诊(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先进的诊疗模式,由多个相关学科专家通过讨论和综合评估的方式,共同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其适用于癌症等复杂疾病的诊疗。
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团队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精准医疗方面不断进行探索,让患者获得了最佳的治疗方法,减少了诊断和治疗等待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医院对更好的治疗模式的探索,医院秉承初心、肩负使命为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更多希望的不懈努力!
在患者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学逐渐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手段互有特点,互为补充。
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今年成立以来,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诊治方案,肿瘤防治中心胡炜主任多次组织开展多学科诊疗。
9月6日,胡炜主任邀请各会诊专家:医务科副主任陈飞鹏,普外二区主任陈臻,戴璐博士(医院胸外科帮扶专家),影像科谢斯栋副主任(中山三院驻点帮扶专家),大家一起讨论和综合评估,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病例回顾
患者郑女士,60岁,因“确诊右肺中分化腺癌1周”入院。入院后予完善相关各项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颅脑磁共振,甲状腺+浅表淋巴结彩超均未见占位性病变或转移性病灶。胸+全腹部增强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周围型肺Ca,右肺门、纵隔小或稍大淋巴结。胆囊、肝、脾、胰、肾、膀胱及子宫未见占位性病变或转移性病灶。
通过几位专家讨论后,会诊结果如下:
放射科谢斯栋主任:患者胸+全腹部增强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见孤立肿块影,大小约29×24mm,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其内密度不均,邻近胸膜牵拉,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其内可见弱/无强化坏死区,考虑右肺上叶后段周围型肺Ca。右侧肺门、纵隔内见小或稍大淋巴结,增强均匀性强化,暂不考虑转移性淋巴结。颅脑磁共振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根据其影像学结果,目前综合考虑为右肺Ca早期表现。
普外二区陈臻主任: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无肿瘤病史,体检发现肺占位,院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右肺上叶后段中分化腺癌。入院后完善相关各项检查,综合检查后高度考虑:右肺上叶后段中分化腺癌cT1cN0M0IA3期。根据目前检查结果有手术指征,建议其右上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
肿瘤防治中心胡炜科主任:同意以上主任意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查,既往无肿瘤病史,现基础状态可,目前考虑治疗方案:1、右上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2、术前可行新辅助化疗。
目前众多常见多发肿瘤确诊率及治愈率的提高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广泛开展应用是密不可分。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不仅让诸多病人获益,医院专家的认可与肯定。通过开展MDT模式,大大缩短了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进而减少了患者误诊误治的几率,且增加了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个性化治疗手段,最终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指数。
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让我们携手并肩,通过MDT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更多的家庭送去新的希望与美好未来!
你问我答MDT的优势在哪里??
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具体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临床病理TNM分期)和发展趋势,
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疗效预测标志物或基因),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以最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MDT对肿瘤治疗的意义是什么?
在法国、英国等国家,MDT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强制实行;美国的重要肿瘤治疗中心也建立了MDT治疗工作制度,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发布的肿瘤诊治指南,即是MDT模式讨论后得出的诊疗规范。我国卫生部在年开始组建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委员会,并不断推出肿瘤诊疗规范,提倡恶性肿瘤患者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进行多学科会诊(MDT),优先为重疾患者提供诊疗方案,是带给广大患者的福音。积极、完善的多学科会诊制度有助于给予患者正规、系统、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患共同的奋斗目标。
请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