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数据是不是非常令人惊讶:怎么会有那么多?而且为什么避孕药和放弃生命联系到一起了呢?这要从人们对避孕药功效的预期讲起。
在性行为后,如果双方没有计划孕育孩子,那么很大可能会选择由女方服用紧急避孕药。
顾名思义,紧急避孕药就像是在没有完全准备的情况下,或是临时被拉来救场的一样:哎呀,忘记避孕了,没事,立刻吃一粒紧急避孕药就安全啦!
可事实上,这种想法不知道害了多少人。紧急避孕药的避孕失败率高达20%到40%,也就是说,大概五个服用了紧急避孕药的女性中可能有一个就会意外中招。
但是大多数选择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很可能选择直接流产。这类人幸运的是不需要太过纠结,很轻松就能做完这道选择题。
可是对于那些喜欢孩子,而且各方面条件也准备好迎接孩子的女性来讲就可有的纠结了。这部分女性的隐忧正来自于紧急避孕药而使用:为什么会失效?避孕药会不会导致这个孩子是畸形的?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几年前就发表过声明,指出就目前的数据显示,服用左炔诺孕酮类-也就是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后分娩的孩子,并不比未服药者流产率,畸形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概率高。
讲人话就是,紧急避孕药的服用并不会导致其后孕育的孩子畸形或其他不健康的状况。
尽管官方发言如此,但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不确定、不敢冒险的心理而选择流产,这也就是标题中说的,那被放弃的万的生命。
为什么即使有了官方证明,大家还存在疑虑或是担心?原因可能是长久以来,我们对避孕药的避孕机制有所误解。
大多数人对避孕药的工作原理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遏制卵子或者精子活性,也就是伤害卵细胞和精子,从而达到二者无法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避孕的目的。
如果这样的话,服用避孕药后意外形成的受精卵,其卵细胞或者精子即使没有被完全杀死,也肯定受了不小的伤,也就意味着这个受精卵是有缺陷的、不健康的,孩子也必然是畸形的。
为了打破这个误区,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受孕的过程,这样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避孕药真正的作用原理,并打消我们的疑虑。
性成熟女性的卵巢会周期性地分泌两种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会加厚子宫壁方便受精卵的着床。
然后,雌激素还会跑去宫颈口稀释这里的体液,方便精子的进入。接下来就是促进排卵。孕激素则跟随卵子一起行动,一旦卵子和精子顺利结合并成功着床,那么孕激素就会跑到宫颈口做一件和雌激素相反的事:那就是将这里的液体变得黏稠,阻碍其他精子通过。
紧急避孕药的作用原理就是释放大量的人工孕激素,一方面堵住卵子让它出不去,另一方面拦住精子让它进不来。从生理反应层面来讲,紧急避孕药使得女性的排卵期推迟,一般为5-7天。
在这段时间里,精子在等待中慢慢失去活性,从而受精失败。但是一周后当男女双方认为到了安全期,并且有着避孕药作为双保险,而又一次发生性行为后,新一批精子则很有可能正好撞上刚刚解禁的卵子,导致避孕失败。
简单地讲,紧急避孕药的效果相当于增加了一道又一道的门禁,让卵子和精子异地恋,熬不过时间而选择分手。
但是万一碰上那些比较有毅力、有恒心、有功夫的--今天不行就等明天,这次不行就等下次--成功会师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看来,紧急避孕药折腾的是门,而非卵子和精子。那么此时相遇的卵子和精子并未受到影响,依旧是完好无损的,所以受精卵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过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紧急避孕药因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往往会有头晕、月经失调、呕吐、阴道出血的副作用,虽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但是短期内还是比较影响生活质量的。
所以使用前一定要谨慎地思考,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几乎无副作用的短效避孕药。
当然,讲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一点:如果紧急避孕药失效的话,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如果自己经济条件或者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放心地迎接这个小生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