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并一家”的由来和“主占地”
杭州萧山因“赘婿之都”之称,火了起来,其实另一种婚姻制度也在江浙沪部分地区盛行,“藏于民间”,成为当地习俗,却很少有其他地区的人了解。
在苏州,上海,当地土著70后,很多人家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家里有两个孩子,这种情况下,还是流行嫁或者入赘,基本能达到平衡。双女户,双子户,是一个留家,一个嫁或者入赘的情况居多。
而到了80后的那个时期,这种情况被打破。8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了,两边住模式也开始逐步出现完善。所谓的两边住就是两家并一家,抛弃传统的婚姻模式,女不嫁,男不娶。婚礼仪式也变得简单起来。
到现在,已经在部分地区盛行,成为当地人主流婚姻模式(昆山,太仓,常熟,上海,苏州部分地区)。
经济条件较不错的人家,一般都是男女生各自准备房和车子。条件普通的,也可以一起合资购买。男女双方各自办自己家主场的婚礼,男方送三金或者五金,女方回男方对表(有聊表寸心之意)。无彩礼,无嫁妆。
至于孩子姓氏,婚前商量,有的人家,生男孩和男方姓,生女孩和女方姓。有的人家是头胎和男方姓,二胎和女方姓。
“两家并一家”背后的事
抛弃传统的婚嫁模式,也是顺应当地情况的一种发展,存在即具有其合理性。“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地方很多的“族谱”之类的东西都被焚毁,也很少有祠堂这种情况,为两边住模式奠定了历史基础。
这样的婚姻模式,其实和原生家庭的黏性很强。有的时候,各家代表各家利益。夫妻双方可以选择去男方家住,也可以去女方家住,或者过自己的小日子。生的小孩,也都叫“爷爷”“奶奶”,不再叫女方父母“外公”“外婆”。究其本质,也是独生女家庭为了争取“冠姓权。”
这些地区,男女平等观念贯彻到位,这样婚姻模式的盛行,直接跳过了追求男性继承人的思想,直奔主题,要“冠姓权”。女方家庭要面子,独生女一般也都不出嫁,一样培养,展示实力,一般在结婚时,都会配备与男方同等物质条件。
天价彩礼不见了,但其实也有后续问题。比如,有的人家为了孩子姓氏,闹离婚。有的人家,一个孩子和爸爸姓,一个孩子和妈妈姓,但爸妈家经济实力不一样,以后爷爷奶奶的财产分配问题,孩子是否觉得公平。
“你们本地人肯定两边住?那你们准备要生两个小孩?”
这样的道德绑架式的提问,也有存在。
当代,房贷物价已经是最好的避孕药,有的人会考虑不生,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也会考虑只生一个,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两边住家庭的宝宝,还是和爸爸姓,把妈妈的姓氏放在爸爸姓氏后,为了照顾男方面子。真正计较起来,房车女方自家准备,彩礼一分不要,娃女方生,却和男方姓,是不是有点吃亏?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婚姻里计较太多,也不好,而且很多年轻人其实对于“姓氏”问题,也很淡然。
其实不管是传统“嫁娶”还是“两边住”模式,都各有利弊,主要还是要看家庭氛围和感情经营状况。这个世界,既有天价彩礼的存在,也有自备房,自备车,不要彩礼的存在。有时候身处当地环境,也无法选择想要的婚姻模式。人生在世多无奈。
小编知道的两家并一家地区有昆山,太仓,常熟,苏州,上海部分人家(多为土著居民,农村较为盛行),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吗?支不支持这种模式?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