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避孕药 > 避孕药适宜人群 > 专访爱成长胡敏婷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让心

专访爱成长胡敏婷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让心

发布时间:2021-6-26 9:22:57   点击数:
「EdupreneurAsk,EdupreneurAnswer」(简称EA2)采用短问短答的方式呈现Edupreneur(指具有创业家精神的教育创变者)对教育、对创业和对自我成长的思考。本期采访的Edupreneur胡敏婷Maggie是群岛社群里一位服务于心智障碍群体的性教育创业者,也是一个爱笑爱闹、热爱生活、热爱旅行的人。她认为,心智障碍者也应该有机会享受生活,享受生而为人的乐趣,不因残障而被剥夺。以性教育为切入点,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这是Maggie正在探索的事业。小海豚以前从未想过,“社会化学习”还可以适用于特殊教育的教学场景中,但转念一想,理应如此啊!对于这群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言,在课堂听讲、从书本上学习的方式并不适合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把每一次遇到的生活问题都变成最佳的学习机会,这不正是“社会化学习”最好的诠释嘛。Enjoyreading~爱生活、爱旅游的Maggie问你一般会怎样和别人介绍自己(机构)做的事情?答

我们机构叫爱成长综合性性教育课堂,简称“爱成长”——为心智障碍家庭及服务者提供性教育课程,让心智障碍者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简单来说,是专门为心智障碍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性教育的。

我记得最开始爱成长做性教育并没有限于特定群体,后来聚焦在心智障碍群体的性教育,现在专注于大龄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化学习和社会融合,这个转变还挺大的,这是怎么发生的?

年爱成长成立之初,就有心智障碍者性教育项目,由于当年国内性教育讲师和性教育服务机构缺乏,爱成长80%的服务群体是普通儿童和师资培训。

年有幸加入群岛教育加速器,经过群岛和Thoughtswork导师团队的在地督导下,爱成长团队决定开始聚焦于心智障碍者性教育。毕竟性教育与特殊教育两个专业结合,是我们天然的护城河。

而目前聚焦大龄心智障碍者的服务是因为我们洞察到,无论是开展性教育、社会化教育还是其他类型的教育,都是为“促使心智障碍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目标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是为了“性教育”而性教育,还是为了“心智障碍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性教育,北极星要清晰。同时,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更高维度的结合,把性教育的理念与社会化学习合为一体。

当各地大龄心智障碍者家长说“孩子大了,没地方去了。”

——如果把教室作为唯一的教育场所,把书本作为唯一的教材,在这样的思维限制下,真的“无处可去”。如果去学校化、去机构化,我们可以把一座城市、一座村庄变成一所“社会化学习”的学校啊,去推动心智障碍者教育的变革。

怎么会想到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来做心智障碍群体的教育?

除了上面讲到思维的转变,还有几个重要的考虑:

第一是因为心智障碍者学习方式的差异。爱成长接触到的心智障碍者大多数是自闭症谱系的青少年儿童,社交障碍导致他们很难理解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互动方式。所以,他们的学习方式重技能轻知识。

比方说,对他们来说没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生理结构——比如月经是怎么形成产生的,却要知道当月经来了,该去哪里买卫生巾,如何区分日用、夜用和护垫,多长时间换一次,在一个个真实生活的场景,怎么自主生活或者照顾别人、照顾自己。

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们的信任,这让爱成长有更丰富的教育土壤去做不一样的尝试。爱成长在大龄心智障碍者中做出非常多新的课程尝试,“社会化学习”与“性教育”交叉,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场景为主题的学习(place-basedlearning),等等……

举个例子。近年我们开展异性社交礼仪课程,课程实践目标是“能够约到一名异性,一起去西餐厅就餐”,那么围绕这个目标心智障碍青年会学习一系列异性社交的课程,包括过程中要注意的社交礼仪、就餐流程等,最终去西餐厅就餐,实践所学。

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让心智障碍者能够享受同龄人该有的生活体验,而不被残障剥夺了“生而为人”的吃喝住行的权利和乐趣。

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更多元的社会角色看见他们,了解他们,才能真正有助于心智障碍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心智障碍者是需要有一个支持系统,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这个系统并不是聘请一群高高在上的专家来做督导,更不是把教育归类为简单二元关系的“教师”与“学生”,而是帮助生活场景里多元的角色间建立起桥梁,去支持心智障碍者“走出家门”。

社区里的菜市场阿姨、麦当劳服务员、小卖部大叔、小区保安……当他们能知道如何在必要时候去给与协助和指引,就能促使心智障碍者润物细无声地习得社会化。而第一步就是他们要能更多地在菜场里、麦当劳、小卖部和小区里“看见”他们,逐步认识和了解他们。

从事教育/创业这些年来,工作中最让你兴奋的事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例子或是瞬间愿意与大家分享?

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对世界保持好奇。

今年7月,我和同事去温州和厦门连续出差,在温州时认识了一个患“小胖威利病”的青年家庭。我们跟家长详细访谈了“小胖威利”这种罕见病的病征、就医过程、如何确诊等等细节。印象最深刻的是,按照中国人口基数比例,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约10万,但目前正式确诊且记录在案的只有人。患者伴随着智力障碍,没有饱腹感,不加以控制饮食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接下来我们去厦门出差时,有一位智力障碍的“小孩子”跟着父亲一起开会。他看上去10岁左右,满脸笑容,脾气特别好,胖嘟嘟、矮矮的身材,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他一下子把零食全部扫清光,而且会议途中经常跟父亲沟通要喝不同的饮料。

会议结束后,我跟同事讨论了孩子的表征,实际16岁的年龄,却还没到青春期发育,贪食,几乎跟小胖威利症状全部吻合。当天我们就私约爸爸进一步访谈从出生到现在的症状,然后链接了温州那位家长给厦门的这个家庭提供支持和医疗建议。

这件事其实不能用“兴奋”来描述,当我和同事复盘的时候,更多是会讨论到,因着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喜欢与不同家庭接触,在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也是出于工作的习惯,我们长期对每一个心智障碍者进行行为分析和家长访谈,培养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在这一连串因素之下,不经意间帮助到一位疑似罕见病青年。现在他及早配合一系列医疗手段,控制饮食和教育方式,就可以让他保持更好的健康状态。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觉得自己太了不起啦~

从事心智障碍群体的教育工作并不容易,你也并不是一位“家长”,有没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是因为什么坚持了下来?

答没有,因为很有趣,很好玩。

这项事业看不到尽头,很多心智障碍家庭的信任和支持就使我们可以做非常多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挑战就像玩游戏一样需要自己和团队一起攻关解决,这般世界才显得乐趣非凡。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或者想要尝试教育创新、教育创业,对这些教育创变者们,你有没有一句话的忠告

为自己寻找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可以寻找不同面向的人生导师给与指引,当然,不仅仅是事业、工作、教育方面,生活也是。毕竟,他人即老师嘛~

群岛常说“好的教育者也是好的学习者”,你是怎么保持持续学习的?最近有在学什么吗?

答我保持持续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高质量的朋友/社群,探讨最近的成长,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资讯(书、课程、体验)——社群和同伴有利于自己保持学习的习惯。

第二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工作中的需要。

最近在学习心灵成长方面的内容。自从上次参加了群岛的青色日课后,虽然没有全程参与,但对于自我觉察方面有新的启发,最近参与了“天心灵成长写作营”,在刻意地练习洞察内心,并通过文字表达。

另外自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课程,培养心智障碍者使用线上学习方式,我最近也在学习自媒体传播,如何运营B站和内容策划。挑战自己的舒适圈,开始尝试出镜做“网红”,倡导或传播工作。

问请你推荐一部和教育有关的电影,或者一本和教育有关的书籍,并请说明一下为什么推荐。答

如果各位看完这篇访谈,对心智障碍群体感兴趣的话,推荐电影《自闭历程》。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一位学者型自闭症女性,从童年期到成人阶段的成长经历,和普通儿童接受的教育不同,她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和天赋。过程中,她也经历了家人的接纳、社会的歧视和就业困境,最终成为一名畜牧业设计专家。

疫情期间,爱成长团队也把过往两年社会化学习与性教育的理念结合的课程梳理成一本小黄书《心智障碍者异性社交礼仪与建立友谊》,以最贴近生活的素材教导心智障碍者如何使用手机不同APP、如何定制自己的中长途旅行……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爱成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blackshop.com/byysyrq/828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